天天快讯:友成:刀刃向内 实现发展“三级跳”

萧山日报   2023-04-13 09:20:10

昏暗光线笼罩的车间,紧挨着“排队”的流水线、喧嚣嘈杂的金属“鸣叫声”……

这是走进杭州友成机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成机工”),看到的第一个“桥段”。来访者的第一“感觉”,会认为这是一个“纯粹”的零件加工厂类型的传统制造企业。


(资料图片)

然而,你可能被这种第一印象“蒙蔽”了。再定睛仔细观察,却发现车间内竟然随处都是“不知疲倦”工作的“机械手”。所有操作工位空空如也,虚位不待。

悬挂在墙上的超大屏幕“星光闪闪”,时时记录着各个生产环节的情况。这个智能的“数字大脑”,在认真“监控”着所有车间的运行“轨迹”。

这家31年的“老厂”,现在不再“传统”,它已经破茧重生,迭代升级。能有如今的新面貌,用友成人的话说: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手记

企业要敢于“求变”

向产业链上端“爬”

不难发现,友成机工成立31年来完成了“三级跳”:传统化模式、自动化模式、数字化模式。

每次选择都是对自身的一次变革,一次脱胎换骨式的革新。事实证明,顺应趋势的这种“求变”,让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获得了新生。

友成机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通了每道生产工序间“信息孤岛”。系统接收订单信息后,会自动分配订单所需原料、生产、交付时间、序列号等,工人只需执行系统指示,从而大幅降低各生产节点间“协调成本”。

这种数字化的赋能,使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工等成本大幅降低,而质量、效率、产能等大幅提高。

友成机工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目前被列为杭州市未来工厂培育企业、浙江省智能工厂培育企业。

30多年的老制造企业,主动“求变”,用“旧瓶装新酒”,使其完全融入了浙江产业链大军中。

如今,他们生产的汽车车灯注塑件在中国市场销售前百车型中覆盖率超70%,安全气囊注塑件前百车型覆盖率60%以上,成为以模具、汽车配件等制造为核心,智能化、模块化、国际化兼容并进的“浙”里造领军者之一。

更为难得的是,友成主动“求变”革新,还获得了“意外收获”。孵化出的友成科技独立出来,竟成了科技“小巨人”,公司又多了一个发展的新赛道。

新工业时代,数字化浪潮是任何一家企业包括传统企业都“躲不过”的挑战。不踏上这艘“巨轮”,势必会被行业产业链淘汰。产业链在市场竞争中是残酷的,采取末位淘汰制,唯有一直向上端“爬”,“日子”才能好过。

萧山是制造业大区,也是制造业强区。在实现新一轮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当下,传统企业就要有友成这种“求变”,并向自己开刀实现“多级跳”的勇气。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赛道上“不落伍”。

自动化改造让“暮年”传统企业“重生”

友成机工,是一家1992年创建的“老企业”,专注于打造高品质汽车模具和零配件。一直以来,依靠传统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模式,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很高,公司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这样“安稳”的日子过了近20年。随着新技术升级、新能源崛起、数字化变革,友成机工自感“危机四伏”,“好日子”面临着压力,甚至有了生存危机。

为此,从2010年起,友成机工陆续分批对生产设备进行深度改造迭代升级,并最终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改造后,一线工人减少了67%,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效率和效益都突飞猛进。

走进友成机工安全气囊生产车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灵活的“机械手”。它们不仅能把料件从设备里取出,还能做削黑边、去毛刺、检验等复杂动作,代替不同工种的工人,操作工位上自然就空无一人了。

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生产场景,如今在萧山企业的车间也能看到了。就连国外的同行前来参观都惊呼:科技先进水平和国际同步,甚至有所超越。

自动化改造,只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友成机工生产汽车车灯、安全气囊等零部件,规格种类有1000多种,客户订单也是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订单的分解消化、科学排产、及时交付,对友成的生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如何在自动化基础上再次实现跨越,成为摆在友成人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这道难题不解,友成很难切换发展新“赛道”。

况且,自动化模式友成虽然起步较早,但很容易被模仿。如果不再进行革新突破,势必又“掉队”了。

“孵化”新公司数字赋能实现第三次“提档升级”

2017年,一家叫做友成科技的新公司,在母公司友成机工悄然成立。总经理李晓春是有着海外留学、外企工作丰富积淀的“数字专家”。他曾任全球知名计算机公司云计算大数据资深架构师、开发经理,有着丰富的大数据、云计算架构经验。

新创建的杭州友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装备制造三个行业制造型企业实现数字化“智造转型”,打造供应链管理生态链。

新公司成立伊始,就“毫不客气”地“犯上”,将“母公司”友成机工,作为研发数字化系统的“试验田”。

设备的产能有没有用足、人员岗位配置是否合理等,没有数字化系统的支持,是无法实时获悉、调控的。对此,李晓春有着深刻认识。

“母公司”虽然很早就开始探索数字化,但都是用市面上的通用软件,很难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也“水土不服”。

为此,友成科技向“母公司”开刀“动手术”,自主研发数字化解决方案。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经过多轮“试错”试验,友成科技“对症下药”,最终为母公司研发了一套先进的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其彻头彻尾的数字赋能进行再次改造。

“如今,友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背后都实现了物联网的联机。通过MES系统,能实时读出各条产线的实际开工率、产能负荷、生产合格率等情况,如果设备出现故障,管理层也能及时了解原因,更好地管理生产进度。”李晓春对改造后的成效颇为满意。

友成机工副总经理袁红军介绍,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友成机工打通了每道生产工序间“信息孤岛”,系统接收订单信息后,会自动分配订单所需原料、生产、交付时间、序列号等,工人只需执行系统指示,从而大幅降低各生产节点间“协调成本”。

事实上,友成机工所配套的,远不止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到中控室,可以看到的数据更加丰富:除了生产看板外,还有人员、库存预警、项目任务执行进展、设备保养等多个“大屏看板”。

在数字化系统助力下,友成机工企业人员减少20%、管理成本也节约20%。有效库存总量下降21%,换产效率提升5倍,订单量也较过去新增35%。友成8个生产基地的每日实时生产情况,都能“一屏”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友成在数字化赋能后,也实行了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渐向产业链上端前进,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

数字化革新,让友成科技这个小“独角兽”短短几年“长大”了。目前,这家新兴的科技企业,已经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多项,并且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等殊荣。

不仅如此,它还是“萧山区科技型初创企业”及“萧山区重点工业云平台”。同时,友成科技主打研发的“智造云”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还被评为区“5213”计划重点项目。

不难想象,在拥有数千个制造企业的萧山产业集群里,友成科技像一条“鲶鱼”,正发挥着异乎寻常的效应。这种“鲶鱼效应”,势必会推动萧山细分的产业集群迭代升级,涅槃重生。

子公司发展迅猛服务“外延”助力“云上企业”

友成科技聚焦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两个细分行业。从一开始仅仅服务于母公司的友成科技,没想到发展异常迅猛,其不断研发的数字新技术,除了供给母公司外,还可以服务社会其他企业了。

而且,资本也看好这个科技“新物种”,经过几轮融资,友成科技逐渐壮大起来。

自成立以来,友成科技就致力于为制造型企业实现数字化“智造转型”,打造供应链管理生态链,为客户提供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管理企业生产链各个环节端到端数据的SaaS云软件系统。

智能制造云平台,作为承载未来企业应用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

为降低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误差以及失败的可能性,友成科技为“云上企业”将数据中台系统拆分成了很多细分的模块,涵盖了智能仓储管理、智能看板管理、机器参数采集中台、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微模块”。

在此基础上,友成科技研发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帮助“云上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可谓一举“多赢”。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很多企业出现了订单不稳定的情况,亟需一套科学的系统帮助管理生产。友成科技看准商机,以SaaS平台的模式,全力对外推广了自主研发的多套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系统。

经过努力,友成科技率先打造了我区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成了友成科技的“云上企业”平台客户。

作为我区老国营“三大厂”之一的杭齿前进,也加盟了友成科技的“云上企业”。经过近一年的数字化改造,如今这家“老字号”制造业国企,焕发出勃勃生机。数字化赋能后,生产效率提高近30%,成本也降低了20%左右。

据介绍,杭齿前进还计划在现有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复制”,最终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届时,我区这家“老字号”国企,将再次迎来发展新突破。

谈及未来,李晓春说:“友成科技将坚持技术创新,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与精益专家、行业专家进行深度合作,加强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的基础建设,为‘云上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出萧山科技企业的力量。”

面对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友成人又有了新目标:等平台积累到一定的用户量,探讨与合作伙伴共建更新的“物种”——“产业大脑”,将材料需求、材料采购、供货模式、市场供需、客户动态等方面,进行全领域立体式的优化整合,从而使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大大提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