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枉凝眉】
(资料图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绛珠仙子下凡愿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恩情债务还有偿还一说,眼泪哪还用偿还?真是千古未闻。还泪是为了把别人得伤心眼泪擦掉,再用自己得眼泪替他偿还。
这泪是要替崇祯还给天下万民,是他的过错,导致兆亿华夏子民遭受无数苦难和屈辱,这也是替他表达心中的愧疚和悲痛。
人的眼泪有贵贱之分,若这泪只为自己而流,那一文不值。曹雪芹将崇祯的形象重新解构,让他幻化成还泪的绛珠仙子。
把这眼泪还给天下万民,还给汉家江山,更要还给那些誓死抵抗外敌宁死不降的英雄儿女们。这泪也是要还给他曾经的亲人和恋人。这眼泪没有半点是为自己而流,这泪重若千斤。
若是崇祯看到他对明王朝,对身后的百姓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我想他永远也不会饶恕自己。
宝玉在梦到秦可卿死后,心如刀绞,如肠断心摧,那该有多么悲伤啊。曹雪芹虽然写的荒诞无稽,但蕴含着真情真意,饱含了对故国的深切哀思和追忆。
林黛玉虽是寄人篱下,但贾母对她格外宠爱,几乎没人敢得罪她,可她还总是伤心流泪。或许是黛玉性格敏感,柔弱多情,但其背后也隐藏了曹公所寄托的无限深情。
宁国府寓明,荣国府寓清,曹公把崇祯的情身林黛玉放在清王朝的庭院中,她这种伤怀感叹,和南唐后主李煜,在故国沦陷后,被宋太祖幽禁宫中的悲凉寂寞境遇如出一辙。
黛玉吟唱《牡丹亭》中的词,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这与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样的萧索凄凉,一样的孤独寂寞,一样的思念故园,一样的无可奈何。
李煜最终也因为这首词为他带来了灾祸,赵匡胤在位时犹能容下这位多情皇帝,而赵光义继位后不可能在容他,让小周后每每前来侍寝,让李煜受尽屈辱和折磨后,再赐予毒酒白绫,李煜自尽后,小周后不久也伤心而逝,其中故事亦让人惋惜动容。李煜死后葬于北邙山,而北邙山自古也是帝王将相的理想归所。但理想归理想,后来的封建帝王不再肯埋骨他乡,更想着千载万载的凌驾于万民之上。
而天字从反照风月的角度又与秦可卿相对,天香楼又寓意了崇祯万古流芳。崇祯与周皇后,李煜与其妻子大周、小周同样都是情深意切。
第十九回 黛玉午睡,宝玉来看他,这一段故事和李煜《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勾勒出的意境完全一样。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
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一回黛玉床上歇午,丫鬟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宝玉偷偷潜来看她,拨动珠帘,只见黛玉正在睡午觉,怕她睡出了病,忙推他起来。又要枕头和黛玉共枕,对视而卧,相看无限情。宝玉闻到黛玉衣袖之中散发出一股幽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接着宝玉又讲了一段‘偷香窃芋’的故事,哄黛玉开心。
那么曹公为什么要化用李煜的诗词呢?
这一回的回目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黛玉问宝玉身上有没有暖香,暖香配暖玉,让人不禁想起《锦瑟》中的名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
沧海升起明月,月色下鲛人泣泪成珠,蓝天山泛着温暖的玉辉,宛若白日升腾起的烟波。
古人赠送的小物件往往都有特别深意,或是寄托殷切的祝福,或是表达爱慕之意。而宝玉为什么要赠给黛玉两块用过了的手帕呢?第三十回黛玉宝玉动了气,宝玉没带手帕便用新衣服衫袖来擦,黛玉看来不忍,含泪摔给了他一块鲛绡手帕。
而宝玉三十四回还回去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一来说明他还珍藏着黛玉的心意,以此表达心中对黛玉的敬意,一来用自己的一块来表达心中的倾慕之情。
黛玉看这手帕原本就是自己的,又看宝玉送来的一条,心中自然洞明。随后黛玉对着尺幅鲛绡,抛洒泪珠,不正对应了《锦瑟》里鲛人泣泪的意象嘛?
这一回黛玉又问宝玉身上有没有暖香,暖香对暖玉,也间接将通灵宝玉与明月联系起来。中华灿烂而又浪漫的古典文化,就这样在《红楼梦》中巧妙地融汇进来,有时候一件事常常有许多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典故。也因此衍生出如恒河之沙般地解读观点,或许这也是曹公所乐意见到的吧。
南唐后主李煜和崇祯同是亡国之君,曹雪芹化用李煜的诗词,让这两位末代君王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但要理解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还须对应前面袭人劝谏的故事。
袭人劝谏宝玉四件事,一是不可再说死了活了的;二是积极上进,努力读书;三是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之后最要紧的一件就是要改去那爱红的毛病。
但这之后宝玉显然就把许给袭人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依然不喜爱读书,依然想要化成飞灰飞到天尽头,去找寻自己的精神自由。依然喜欢调脂弄粉,依然爱红。
‘偷香窃芋’更是把世间庙宇僧道批驳的体无完肤。
书里写:
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老耗问:'米有几样?果有几品?'小耗道:'米豆成仓,不可胜记。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听了大喜,即时点耗前去。
批书人说到:【庙里原来最多,妙妙!】第七回周瑞送宫花见到智能儿,问起十五的月利供银,得了没有,批书人说:【妙!年轻未任事也。一应骗布施,哄斋供诸恶,皆是老秃贼设局。写一种人,一种人活像。】
很多人觉得曹雪芹有深厚的佛道修为,这本书也充满了对佛学道学的思考。岂不知书中出家的没有一个得到善果。曹公出过家,也见证了世间诸多哄骗布施的行为。古代庙宇寺院和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皆有联系,实际地位和剥削手段相较于前者有过之而不及。
书中的水月庵更是藏污纳垢,大搞权钱交易的污秽场所,水月庵与地藏庵的老尼更把新来的小尼姑当奴隶使派。惜春原本想出家讨个清净,谁知还是事与愿违,辜负了大好年华,也没有半分清白清净可言。
在祭奠金钏时宝玉道:
"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
在劝藕官烧纸时宝玉道: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
可知曹雪芹对这种封建愚昧思想的态度了,现在我们国家禁止烧纸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并非是规劝人心,促进社会进步的良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当精神世界满足,公民素质提高之后,这些陋习自然会销声匿迹,与其按着手教人,不如解放双手,打开精神自由的翅膀,让百姓徜徉在自由的海洋里。
曹公借袭人之口,指出宝玉心中对读书的看法,他宁愿看《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歪书,也不愿意看后人杜撰曲解圣人之意的理治书。
书里借袭人之口提到:
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
‘明明德’之外无书,这把矛头直接指向当时封建皇权推崇的理学思想,这是大逆不道的。
在当时只要有人敢否认理学思想,几乎和否认皇权一样,是杀头的死罪。可曹雪芹将这重若千钧的话语,从袭人口中轻巧的说出来,既让人感觉不到什么,又若有所思,可谓十分巧妙。
宝玉视当时的读书人为‘国贼禄蠹’,而宝钗又说: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这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本书藏着真谛,各位看官’万不可被作者轻轻蒙蔽了去。
宝玉一心死后化为飞灰,随风飞扬,飞到世界尽头。曹雪芹也希望自己和刘伶一般鹿车荷锸,一样醉生梦死,不顾世间一切礼法,他们蔑视皇权富贵,死就死了,喝死就地掩埋,就和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
曹雪芹不图名利,不为富贵,只为找寻心中的自由世界。所以书中宝玉总说死后要化为飞灰,灰还有痕迹,最好连痕迹也无,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他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希望与天地融为一体。
这也是源自我国独特的浪漫文化,人们相信世界万物都有其精神。
晴雯死后,宝玉向袭人说道:
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
在作者心中人是有灵魂的,他希望自己灵魂是自由的,也希望这纯洁美好的灵魂,死后获得自由。可笑的是那些封建帝王,死后为自己建立起恢弘的宫殿,妄想继续做冥界的主宰。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加害者,同时也是这封建文化影响最深重的人。
那些做下狂悖行为之人,本身就受其思想侵害,所以我们也不要指摘人们的失为,在那样的环境氛围中,人的思想被束缚,被禁锢,被互相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受自己所决定。
而曹雪芹就是希望唤醒人们藏在心中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不必被外物所羁。从这点来讲,《红楼梦》的思想远非悼明这点,其中隐含的更是对个体解放,对精神自由的思考。
因果循环,灵魂世界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符号,人们向善行善希望来世的福报,对他人好也希望收获同样的友好。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文化已经融化在我们的骨血里。
许多索隐学者将通灵宝玉看作传国玉玺,看作江山天下,我认为这是合理的。我并不否认这种看法,但我更觉得,曹雪芹所要讲的并不固定这一点。这是一种意象的隐喻,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其中饱含的家国深情就可以了,又何必拘泥何种表现形式呢?
如果您能从中看到历史的兴衰,看到宫廷的惨斗,看到世态炎凉,看到人性的丑陋,看到性压抑,看到烂漫缠绵,都是属于读者的自由,而作者从来没想过要禁锢人的想法,约束人的观点,他只希望每个人能从这本书中获得自己想要的。
在这茫茫人海,渺渺人间,人世间凡尘都只为风月情浓而活,然今一世潦倒,半生无成,在这无可奈何之天下,感伤过去的日子,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抒发心中愚笨的衷肠。所以演出一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雪芹要演绎这一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也旨在唤起人们的民族忠肠,为了逐渐逝去的汉文化唱一曲辛酸凄婉的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