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云上宜宾”高端对话在上海举办,本次活动围绕动力电池市场以及技术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众多“产学研”领域专家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其中。
在高端对话的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交通电动化领域著名学者欧阳明高院士与各位嘉宾就“资源可持续评价”“前瞻技术创新”“整车企业发展路径”“市场潜力与战略定位”“新型商业模式”和“国际竞争比较”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发表权威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家们认为,当前锂资源供给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锂价的大幅波动是由于短期供需错配,未来将回归合理区间。为了保障国内锂资源的供应安全,第一要鼓励回收,第二是要适当多元化发展,比如发展钠电池产业。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认为,需求是可以核算的,如果考虑到资源回收,十年需求是4000万吨碳酸锂,而可采储量有1.28亿万吨,所以绰绰有余。
当前,电池及系统结构的创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一方面电池结构创新方面的趋势体现为功能的集成化、结构的极简化,制造的集约化,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实现电池高安全、高比能量以及制造的高效率;另一方面系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电池与整车的集成化,需要电池行业和整车行业密切配合来进行创新,未来CTC和CTV角度下新的换电和集成模式的创新将是令人期待的。
蔚来汽车曾士哲认为,电池结构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分别有可替代性和用户价值的优势。中创新航潘芳芳则表示电池制造的关键在于资源和能量的极致平衡,安全和能量的极致平衡,和结构和制造的高度融合。
同时,在安全的基础上,平衡好与能量密度和性能的关系是发展发展高能量高安全电池的关键。现有液态体系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随着热失控机理的深刻认识,已经可以通过用控制的方式解决安全问题。
在整车方面,行业的深度转型和价格战带来的阵痛期,应对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合众汽车董事长方运舟认为,一是需要始终围绕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二是对于新能源车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的定位,三是精准的用户服务做商业模式创新。
对于储能市场的判断,专家们一致认为储能市场目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储能安全及储能市场的规模。在电池也方向定位方面,各类企业有所不同。蔚来汽车电池研发副总裁曾士哲表示,公司开展电池研发主要是为寻找更适合整车产品和消费者需求。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表示,公司自身定位为能源公司,长城汽车年产百万辆汽车,市场保有量大,未来通过车网互动形成可形成移动储能,同时开发了钙钛矿光伏,并成立了氢能公司,另一个能源重要载体即为锂电池,这就是蜂巢能源公司的定位思路。还有的电池企业专注于车用锂电池发展。
面对动力市场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专家们认为一定要重视碳足迹管理的趋势影响,企业也在坚定地践行碳中和方向和道路,由此也带来一定的产业布局新特征。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企业内部已制定Credit计划,正陆续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碳足迹管理工作。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表示,公司正在鄂尔多斯联合欧洲企业,共同推动零碳产业园工作,希望通过零碳产业园生产的产品,欧盟能够直接认同。欧阳明高院士认为,由于电池碳排放主要环节在正负极材料,西南地区由于绿色能源与材料丰富等优势,电池及上游产业链布局趋势明显。
据悉,作为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先导活动,高端对话持续发挥“聚智谋远、遇见未来”的引领作用。虽然本次高端对话活动仅仅是第二届举办,但其凭借讨论嘉宾阵容强大、研讨话题前瞻、对话形式灵活等特点,已被誉为是洞察行业趋势的“风向标”。